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施工企業成本控制
所謂工程量清單計價,指的就是投標人完成由招標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單所需要所謂整體費用,其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由招標方編制反映工程實際消耗的工程量清單,將其作為招標文件中的一部分提供給投標方,再由投標方根據工程量清單的計價方式進行實際操作。同時,還應制定統一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規則,最終使其達到規范計價的目的。
一、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一)施工企業經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計劃型經濟時代下,建筑行業的利潤越來越高,所以,作為施工企業而言,其只要完成指令性的任務即可,完全沒有考慮到工程項目的投資問題,也沒有對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加以重視。隨著最近幾年,建筑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建筑行業將面臨著重重危機,雖然目前已有一部分的企業對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開始重視,但是,要想將其原有的觀念徹底轉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此,當前,在實際工程項目管理與控制方面其在思想上還是會出現不重視的情況,進而造成了企業的利潤大大降低。
(二)施工方案上存在的問題
工程項目中標之后,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在保證技術的可行性以及經濟實用性的前提下,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施工方案。同時制定出多種施工方案與施工操作程序,最后再經過層層篩選,選出既經濟,又具有切實可行的技術性的方案作為規范施工實際運行的標準。不過,當前,有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的實際操作中,都沒有將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進行比較。所以,在項目施工前期應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施工方案,這樣就能夠將工程成本有效的控制住。
(三)成本控制意識差
所謂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主要就是說項目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將控制成本所包含的觀念與施工技術、方法、管理相融合,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以及效果評價,對工程的實際消耗資金進行控制,將存在的不同偏差及時糾正,將施工所花的整體費用控制在項目成本控制計劃的標準之內。一直以來,人們經常認為項目成本控制的主要負責單位應該是成本管理相關領導或者是財務人員,作為技術人員,只要負責技術與工程質量方面的事項就可以了,而工程組織人員只需要將施工生產及工程的進展速度管理好就行了,這樣看起來似乎分工明確、職責也較為清楚、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工作,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沒有成本方面的責任控制。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為了使工程的完工時間能夠提前而沒有目的性的增加施工人員以及機械設備,必定會因為安排不恰當,使得施工人員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導致了人工的各項費用浪費;如果技術人員在現場安排不合理,那么必定會使得材料的來回運費增加;如果技術人員為了提高工程質量,采取了可行而不經濟的技術,將會使工程項目的成本不斷增大。從以上所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財務人員只是成本控制的組織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體,因此,應改變這種傳統的觀念,這樣才能進一步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四)成本控制的手段與方法上存著一定的問題
當前,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由財務部門負責,其制度非常嚴格,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卻沒有獲得更好的效果。追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手段。如果沒有先進的成本控制手段,那么實際施工過程中就難以將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傳遞以及處理、儲存,從而就無法對成本的變化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成本控制也就沒有了依據,進而無法采取有效的辦法對其進行控制,也無法提高企業的經濟利潤。
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施工且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優化施工方案,降低項目施工成本
要想將施工成本降低,就必須優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完善,不僅關乎到工程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工程項目的目標成本以及工程項目的經濟利潤。因此,必須將施工方案進一步優化,這樣可以使成本降低、加快工程的進展速度、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少投入、多產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過程中,除了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投標文件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審查之外,還要對實際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方案進行對比,選出技術經濟的施工方案,以此控制工程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機械費用的控制
隨著工程建設機械設備程度的不斷提高,在施工中已普遍的使用了機械設備,這樣能夠促進工程的進展速度,使其工程能按照期限完成。如何對機械設備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將其具有的作用全面的發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費用,這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一,加以控制機械使用費的支出;二,時刻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以免出現不必要的修理費用;三,安排具有專業知識的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制定機械設備責任制度,將耗油量與人為損壞降到最低點;四,建立機械設備管理小組,負責設備檢查、維修、評估等事項;五,對機械設備的主要部件與保養情況建立檔案,這樣方便及時的發現出現的問題,明確責任,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工程量清單模式下造價控制過程中的投標報價風險的控制
投標單位在總承發包過程中,投標者的報價過大幅度地偏離完成工程實際所需費用,都將會給一方帶來損失,不利于順利實施該項目,這樣就導致了投標報價風險的出現。在工程量清單模式下我國投標單位的報價主要存在三大風險:報價風險;清單風險及招標文件存在的風險。作為投標計價依據的工程量清單,是整個項目造價控制的核心內容。目前我國在現行招標投標制度下,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是通過多數業主委托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編制和相應的標底,雖然有在編制過程中有明確的規范,要求必須保證工程量清單的高質量,但在實行實施過程中,由于編制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出現了違反招標文件要求、部分編制內容缺乏統一完整性、沒有準確表述工作要求、存在多算或少算等問題;對部分依靠建筑工程為主,安裝工程工作量相對較小的工程來說,非安裝編制人員編制的安裝工程量清單就會出現漏項或工程出入較大等現象。
因此,許多投標單位,在拿到招標文件時,不注重對工程量清單的質量審查,把投標報價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花精力和時間控制總價,認為這樣就可中標。實際投標過程中并非如此,由于受到工程量清單質量的影響,給投標單位的評標過程帶來困難,同時也給簽訂施工合同、竣工結算帶來了很多困難。同時,清單招標中工程量清單多是由業主提供,多數投標單位將工程量清單有無問題歸為招標單位的問題,然而當前許多業主在招標文件上明確要求投標單位審查,如果由于投標單位未審工程量清單的質量而出現問題的,由投標單位自行負責。因此,如果投標單位在投標時不審查清單,可能就會對能否中標帶來影響,即使中標,也會對整個投標工作的順利進展帶來很多的問題和糾紛。一般而言,工程量清單風險主要以清單計價表的形式來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