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的控制與管理策略
1.公路工程造價風險
1.1.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因素
導致出現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的原因主要有:(1)項目規劃設計方案陳舊,目標優化錯誤、未進行優化優選。(2)項目設計、規劃深度不夠。在公路工程項目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構思錯誤、設計內容不全、規劃設計深度不夠、重要邊界條件遺漏、設計參數選用不合理、采用規范不恰當、未考慮當地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和施工可行性等現象。(3)承、發包方式選擇不合理。合同條款遺漏、合同類型選擇有誤、表達有誤、不嚴謹、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賠。(4)匯率變化。一些高速公路項目會需要大量國外進口材料,項目投資估算時是按照當時匯率預留進口材料的費用,但實際進口材料時,需要支付的外幣升值,開發商需必須額外付出開發費用。(5)項目實施期間出現通貨膨脹現象。人工、材料費用上漲、國家調整產業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術標準,致使公路工程項目成本大幅增加。(6)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一個有經驗的工程師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現象,如地震、雪崩、火山爆發、暴雨、颶風、暴雪、洪水、泥石流等,也包括一些社會現象,如政府禁令、爆炸、戰爭、火災等。
1.2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
(1)可變性。可變性是指在實施項目的整個過程中,各種風險在質和量上可以變化。隨著項目的施工進度,有些風險得到控制或消除,有些風險會發生并得到相應的處理,而同時在項目的每一階段都可能出現新的風險。風險發生的程度決定了工程造價風險的大小,所以,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具有可變性。(2)全程性。在公路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各個方面、各個階段都存在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都會問接或直接地對公路工程造價產生影響。這種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并超越人們主觀意識的而存在的,并且在項目的整個周期內,風險是無處不在的。(3)被動性。任何一種具體風險的發生都是由諸多風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結果,它是一種隨機現象。個別風險事故發生的偶然性,這些因素導致了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被動性。
2.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識別
所謂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識別就是在未發生風險之前對公路工程項目各階段潛在的風險及產生原因進行實現判別、分析,找出和確定主要的風險因素,相應地加強對公路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
目前,在工程風險管理實踐中已形成一些比較成熟的風險識別方法,但對于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識別的方法還沒有全面、系統的論述和實踐。所以,在公路工程造價管理中,對風險的管理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風險管理者尚且不能夠提前、全面地識別公路工程項目造價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從而導致公路工程造價超支或公路工程項目管理失敗。產生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現有工程項目風險識別方法的不完善性和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識別本身的艱巨性。
3.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策略
3.1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策略目標
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策略就是輔助項目經理部事先建立處理項目風險的基本策略。由于公路工程項目的開發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若事先能夠采取積極的風險管理策略,項目實施過程中就可以避免或降低許多風險。
3.2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策略的內容
控制環境是一種氛圍,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公路工程項目實施控制的自覺性和組織成員的控制意識,并決定其他控制因素能否發揮起作用。影響控制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公路工程項目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公路工程造價工程師的素質。高素質的人才不僅可以保障公路工程的質量,而且孩可以加強風險管理,為企業節約大量的處理風險的經濟成本。所以,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應從完善公路工程項目造價內部控制環境,提高公路工程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入手。
設立良好的造價風險控制活動。風險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實現的程序或政策。一般來說,風險控制活動包括程序和政策兩個方面,風險控制活動出現在整個項目組織內的各個職能部門。政策規定應該做什么,程序則使政策得以運行并產生積極地效果,政策是程序的基礎。公路工程項目造價控制應按照特定的流程設立風險控制活動,同時對于重要的業務環節制定具體的風險控制程序。
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提高公路工程項目內部控制效果的關鍵是風險評估。若事先進行了全面的風險評估,那么在項目開始之前,管理者就能盡可能地采取措施控制已預知的造價風險,就會對影響公路工程項目造價的關鍵環節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加強信息溝通和流動。對于公路工程項目組織成員來說,若要順利履行職責,首要要做的就是及時準確地取得所需的各種信息,并把自己得到的信息反饋給組織的其他各個成員。信息管理系統不僅處理公路工程建設內部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同時也處理與外部環境相關的信息。
加強公路工程項目的內部監督。若要確保公路工程項目造價內部控制制度能夠被切實地執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相關部門就必須加強公路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的內部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