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公路工程造價按照其特點可歸納為預計造價、確定造價和實際造價三個階段。預計造價是指在簽訂工程建設承包合同以前的投資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預計,包括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和施工圖設計預算。確定造價是指招標承包合同價和在承包過程中的變更費用。實際造價是指在結算價基礎上編制的竣工決算。
公路工程造價在我國長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的“三超”現象,嚴重困擾著建設工程投資效益管理。加強工程造價管理,就是要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其目的不僅在于把項目投資控制在批準之內,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控制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發展,工程造價管理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價管理盡快納入規范化、系統化、法制化軌道,已是當務之急。
實踐證明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對投資的影響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據統計,公路工程的設計費用一般只相當于公路工程全壽命費用的1%左右,但正是這1%的費用對公路工程造價的影響占75%以上。由此可見,工程建設的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是決定工程造價的關鍵階段,工藝、流程、方案一經確定,工程造價基本上確定了。由于有的設計部門仍然存在重設計輕造價的思想,造價人員不了解工程現場情況,編制出來的概算不符合實際情況,出入較大。
一、編制公路工程估算、概算和預算過程中的問題
1、對基礎資料調查工作不夠重視
設計單位在開展外業調查時沒有安排造價人員參加,造價人員不參加基本上不了解工程現場情況,對砂石等地方材料的料場位置、運距、運輸條件、運輸是否要過收費站、生產量、產品質量以及借土、棄土場的位置、運距等情況知之甚少,對一些臨時便道、便橋、電力等臨時工程的設置也與實際不符。
2、工程數量不準確
編制估算、概算或預算過程中,經常發現工程數量不準確,由于有的設計人員經驗不足,或者粗心大意、或者趕任務等原因,造成設計圖表不完善、表述不清楚甚至出現圖表數量錯誤,而造價人員又未能判別其錯誤,便直接采用錯誤的圖表數量編制造價,這樣計算出來結果必然是錯誤的。特別是非圖紙工程量的正確計算也尤其重要,對于未在圖紙上反映的臨時性工程如預制場地、攪拌用地、便道便橋、臨時電力電訊等,應視工程實際情況計算其相應工程量。
3、設計人員經濟意識淡漠、工程造價不被重視
設計人員經濟意識淡漠,認為“省了投資是別人的,出了問題是自己的”,從而搞保守設計,不動腦筋,亂套標準圖,采用肥梁胖柱,增加鋼筋含量、任意提高安全系數等現象屢見不鮮,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再則,現行的設計計費規定,其計費標準均按工程設計概算的百分比來計取,優化設計,降低工程造價在計取設計費用方面得不到具體的體現,故而設計人員根本無心考慮設計的經濟性。
4、征地拆遷費用不準確
征地拆遷費用不準確是業主反映較集中的問題。拆遷方面除存在一些地下管道和調查后老百姓突擊修建房屋或挖魚塘等客觀因素外,與外業調查拆遷電力線、電訊線、房屋等數量和賠償價不準確有較大關系。
征地費用不準確其一個主要原因是土地的類別劃分不準確,因土地類別是按國土部門制定的“土地現狀變更圖”確定的,不是按調查時的表面種植物確定,如現場的菜地、旱地、果園等有的其實是水田,而征地價基本上按各省地方政府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中規定計算,不同類別的征土費不同,因此土地類別劃分不準確就不能準確計算征地費用。
5、項目漏計
由于造價人員缺乏現場施工經驗,對一些項目的施工工序不了解,造成漏計施工上一些配套項目費用,如路線經過魚塘段的圍堰、采用懸澆方案施工的連續梁或連續剛構的0#塊托架、合攏段吊架及現澆邊跨尾段支架(或吊架)等。
造價人員沒有注意圖紙的總說明和一些圖表說明,造成漏計說明需考慮的項目或數量,如某橋梁圖紙上說明數量表中數量為半幅橋梁數量,造價人員沒看說明就直接采用表中數量進行計算,結果漏計半幅橋梁的造價。漏計現象較普遍是漏了設計圖表上一些數量,但也有個別漏計整座涵洞、小橋或通道的費用。
6、費用多計
由于有的造價人員對定額一些內容沒有很好理解,造成多計一些項目或數量,例如水中鉆孔樁鉆孔長度按樁長計算就多計了水中部分長度,因為灌注樁成孔定額的工程量只能計算設計入土深度;計算清除表土又計算除草就多計了除草費用,因為清除表土和除草定額不可同時套用。
7、定額套用不準確
現行的公路工程概(預)算定額中有些定額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例如概算定額的涵洞、小橋擴大定額只適用廠礦林業道路等低等級道路,有的造價人員貪圖方便將它們用于高等級公路概算上;又如有的造價人員在計算橋臺蓋梁預算時采用墩、臺帽定額(圖紙叫臺帽)也不準確,應采用蓋梁定額,因為墩、臺帽定額沒有考慮底模板費用而橋臺蓋梁施工需要底模板。
8、有些材料單價不合理
材料單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造價人員平時沒有注意一些外購材料的市場信息價,沒有對砂石等地方材料進行調查落實,最后用于計算的材料單價與實際市場價相差較大,甚至還出現一些明顯的錯誤,如鋼材單價高于加工鋼材單價,片石單價高于塊石和碎石單價等。
9、對業主提出的要求有些缺乏計算依據
在編制概預算過程中,有時業主會反映一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或要求,確實有不少建議或要求是合理的,因為業主對工程現場相對比較了解,對征地拆遷費用、借土場、料場分布以及一些材料協議價比較清楚。但也有個別要求一時難以判斷準確與否,如一些航標航監協議費用、征地拆遷及甲供材料協議單價等,而有的造價人員只憑業主的口頭或電話通知就予以計算,缺乏計算依據。
二、建設項目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是實施建設工程全過程管理的重點
1、細化施工管理,控制預算外費用支出
1.1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確定材料價格。在工程造價的控制中材料價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費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預算費用的70%,占直接費的80%左右。因此必須在施工階段嚴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確定材料價格,從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建設單位預算人員及現場管理人員應密切注意市場行情,隨著工程進展情況深入現場、市場,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況及材料信息,為竣工決算提供有力的依據。
1.2嚴把變更關,將工程預算控制在概算內。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把變更關,嚴禁通過設計變更擴大建設規模,提高設計標準,增加建設內容等,最好實行“分級控制、限額簽證”的制度。對必須發生的設計變更,尤其是涉及到費用增減的設計變更,必須經設計單位代表、建設單位現場代表、監理工程師共同簽字,而且應盡是提前實現這類型變更,減少損失,因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內容還需拆除,勢必造成重大變更損失。為此,建設單位應指派工程造價管理專業人員常駐施工現場,隨時掌握、控制工程造價的變化情況。
1.3嚴格現場簽證管理,掌握工程造價變化。建設單位的現場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種記錄,特別是隱蔽工程記錄和簽證工作,減少結算時的扯皮現象。許多工程就是由于現場簽證不嚴肅,給工程結算帶來非常大的麻煩,導致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嚴格現場簽證管理,是施工階段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
1.4技術與經濟結合,加強投資控制。建設單位必須加強現場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經濟”觀念、素質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辦事作風,協助施工方搞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人、財、物,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質量。施工中遇到問題應及時與設計方聯系,選擇既科學又經濟可行的解決方案,克服盲目指揮造成的浪費,充分重視節約投資的重要性,特別是負責項目的工程技術員應與經濟人員相結合,從工程招標、合同談判、造價預算、簽付進度款到竣工決算、造價分析等,實行全過程管理,嚴格控制工程造價。
2、加強結算管理,嚴格把好審核關
在工程竣工決算時,建設單位的審核人員應堅持按合同辦事,對工程預算外的費用嚴格控制,對于未按圖紙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規定執行的施工簽證一律核減費用;凡合同條款明確包含的費用,屬于風險費包含的費用,未按合同條款履行的違約等一律減費用,嚴格把好審核關。
對工程量的審核應根據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進行審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規則計算,在要求施工企業報送相應的工程計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細表的同時,建設單位也要編制一份完整的結算書和材料用量明細,這樣比照審核,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合理,準確進行計量審核。其次,在結算審核中,還應注意審核項目的單價、結算書中分項的正確性及程序的準確性,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分析計算。
最后要注意的是,對工程量清單招標工程的結算,投標人的綜合單價一次包死不作調整。結算時,實際發生的招標時所依據的施工圖紙以外的工程量變更和由于建設單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單漏項或計算誤差應預調整。在工程量調整時的結算中,工程量清單中原有的項目,應按報價中的綜合單價確定;工程量清單中有類似的項目,應參照類似工程項目報價中的綜合單價商定;工程量清單中沒有的項目,按現行預算定額及有關規定結算。
建設單位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就是在滿足項目合理的質量標準的前提下,在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和建設項目實施階段中把工程項目發生控制在批準的限額內,力求在各個建設項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