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的構造及工程量計算規則
基礎的分類
基礎是建筑物在室外《或室內)地坪以下的承重部分
基礎按使用的材料可以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
基礎按構造形式可以分條形基礎、獨立基礎(墻下獨立基礎及柱下獨立基礎)、筏式基礎、箱形基礎及樁基礎等。
為了使基礎與地基之間傳力均勻可靠,在基礎與地基之間常設置C10 混凝土墊層。
二、基礎的構造及工程量計算規則
1.磚基礎。
(1) 磚基礎的構造及組成。磚基礎由三部分組成(基礎墻、磚基礎(大放腳部分) 及墊層。其大放腳部分的退臺形式有兩種: 兩皮退一次臺的等高式和間隔式(兩皮退一次臺與一皮退一次臺相間進行)。
預算中基礎墻與磚基礎工程量合并套磚基礎定額。墊層材料一般為C10 混凝土,厚度通常為10cm。計算出墊層工程量后套基礎墊層定額。
(2) 基礎墻與上部結構墻身的分界。基礎與墻身使用同一十材料時,以設計室內地坪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設計地坪為界),以下為基礎,以上為上部結構墻身。
基礎與墻身使用不同材料時,分界線位于設計室內地面±30em以內的,以不同材料自然分界; 超過士30cm時,以設計
室內地面為界。磚、石圍墻,以設計室外地坪為界,以下為基礎,以上為墻身。
(3) 工程量計算規則。磚、石等砌體基礎,其工程量等于基礎長度乘斷面積。基礎長度外墻墻基按外墻基礎中心線計算,內墻墻基按內墻基礎頂面凈長線計算。基礎大放腳T 形接頭的重疊部分以及嵌人基礎的鋼筋、鐵件、管道、基礎防潮層及單個面積在0.3m2 以內孔洞所占體積不予扣除,但靠墻暖氣溝的挑檐亦不增加。
定額工程量計算時,基礎墻與基礎大放腳部分是分別計算的,其計算長度及接頭長的計算以圖3-2 所示某建筑四軸內墻基
礎為例說明。由于二者均套磚基礎定額,故分別計算后在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