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人合同談判及專用條款約定中應注意的問題
新版《清單規范》規定,如發、承包雙方在合同專用條款中作了具體約定,按合同執行,未作約定的,才 按照規范有關規定執行。因此,應在合同專用條款中,對可能引起糾紛的問題做出約定,這樣在結算、審查以及發生經濟糾紛時,就可按合同專用條款得約定執行。施工單位應將投標階段記錄下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及所采取的措施在合同中加以利用和規避,注意應注意以下方面。
①施工單位必須利用簽訂合同的機會,把工程量清單不準確不完善可能引起的變更、現場洽商簽證,以及合同履行期間人工、材料、機械市場價格的變化等引起合同價格的各種變化,爭取用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用合同專用條款加以約定。
②針對工程量增減引起的措施費用如何調整的問題做出明確的約定。例如可以約定以下三種調整辦法:在合同中約定“按工程措施費占工程總造價的比例調整”;或“按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報價乘以一定系數調整”;或者規定“一般情況下措施費用不調整,只是到工程量增減到一定程度再按一定方法調整”。
③應明確合同價款中包括的風險范圍及允許對價款進行調整的范圍。應當把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約定清楚。雙方應約定一個百分比系數,也可采用絕對值法。對于風險范圍以外的風險費用,也應約定調整方法。有關物價波動的范圍、調價規則等,則需要在施工合同中做出明確、詳盡的約定。
④應在合同中約定因非承包方責任導致的工期延長后產生的材料、設備、人工等的市場價格變動調整辦法。通常合同中約定合同工期內的市場價格波動調整辦法,但對工期延長后的市場價格波動,是否允許調整未作明確的說明,容易引起爭議。
⑤雙方應約定供應材料和設備的結算方法,材料設備供應的具體內容、品種、規格、數量、單價、質量等級、提供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雙方應承擔的具體責任。業主提供設備材料時,應在合同中要求業主提供單價分析表。因為不少業主在施工招標文件中約定甲供材料的單價較低,施工單位在進入報價按單價較低的價格進入,而在實際施工中甲供材料的采購價卻明顯偏高在對甲供材料作抵扣時如不與之明確約定,往往會發生糾紛。
⑥明確結算方式。如果有多個工程,則應在條款中約定具體單個工程的結算和付款期限,以免業主將單個工程的結算拖延至整個工程完工后才進行。應對工程進度款按月付款或按工程進度撥付,如何申請撥付,需報何種文件,如何審核確定撥款數額以及雙方對進度款認識不一致時如何處理做出詳細規定。
⑦合同術語應界定清楚。如開工日期有“破土之日”、“驗線之日”以及“業主通知為主”之說,竣工日期有“驗收合格之日”、“交付使用之日”、“申請驗收之日”之別。無論采用哪種,均應在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
⑧不可抗力應量化。對自然災害達到什么程度才能被認定為不可抗力,實踐中發、承包雙方很難達成共識。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雨、震等自然災害程度予以量化。
⑨合同中應約定擔保條款,降低風險。如施工方在向業主提供履行擔保的同時,也應要求業主向施工方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業主支付擔保的擔保金額應與承包人履約擔保的擔保金額相等。如果沒有約定擔保條款,一旦工程款不能及時撥付,會給承包方帶來損失。
總之,對施工單位而言,建筑市場僧多粥少以及工期長、技術復雜、資金投入量大等特點,經營風險很大。風險雖然難以避免,但通過正確、合理地運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風險在很大程度是可以降低的。施工合同是依法保護發承包方利益的法律文件,施工企業應充分認識和積極行使法律所賦予的合法權利,并以此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