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工程造價管理現狀的3大特征
工程造價管理,是對基本建設項目費用實施全過程的判定、控制和管理。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雖然在不斷完善,但是整個造價行業的水平仍然較低造價管理模式落后、工程造價管理與市場脫節、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建筑業的發展。
1造價管理模式落后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大,目前主要使用定額計價和清單計價,工程項目投資額的確定基本以定額為參照標準,材料單價按照早期標準確定的額度,在工程定額上片面強調統一性、綜合性和指令性,這與市場經濟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不匹配。在工程造價管理上往往出現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一定程度上導致“三超”問題的發生,給投資建設單位和建筑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
2造價管理與市場脫節
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運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也就是以地區主管部門統一編制的預算定額結合調整的市場動態價來計算。統一編制的預算定額指標是根據地區的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計算,且定額指標的更新有時間性和一定的階段性,而實際生產力水平在不斷發展,每年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因此定額指標具有嚴重的市場滯后性,會造成定額指標與市場實際不相符,最終也將影響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不利于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
3造價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全過程造價管理要求對造價實際動態管理,工程基礎數據可以實時動態更新,各部門可以及時共享數據。但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還沒有形成系統,信息化程度低,造價信息不能及時有效更新和查閱。我國現階段的工程造價基本通過二維圖紙進行造價預算,不僅對造價人員的讀圖能力要求高,而且容易引起工程量的漏算或者誤算,造價過程耗時耗力,造價信息的準確性需要核查。